(賽後系列報導之四)U22亞洲錦標賽資格賽G組,中華隊在仰光經過5場拚戰,成績2勝3負、排名第4,總教練陳俊明感觸良多,他認為「如果能有更多的資源投入、良好的磨練環境,中華隊會更好。」
取得第4名不容易
中華隊在G組被認為是墊底球隊,與菲律賓同一等級,但沒想到首戰逆轉勝越南(小組第2種子),甚至有機會平或贏馬來西亞。
這些球員很努力,在集訓時我們碰到不少問題,像是考試、連續下雨,讓我們整體組織訓練不理想,」陳俊明表示:「能夠有這樣的成績,真的不容易。」
「我們有機會達到2勝1平、第3名的目標,」陳俊明認為台灣大環境、對手為這次比賽的投入、中華隊球員和教練團的一些缺失,沒有做到。
陳俊明進一步指出,「在台灣的大環境,球員的觀念和技術,跟好的球隊有落差,傳控球的基本功不夠紮實,國內的防守戰力不提升,未來國際賽很難突破,攻守無法平衡,是很難贏球,只能偶有佳作,用鬥志和拚勁去完成比賽。」
再看交戰的對手,越南、緬甸和馬來西亞賽前先到泰國進行友誼賽,緬甸在韓籍教練帶到韓國與大學隊進行5場對抗賽,加上當地職業隊的投入,實戰經驗比中華隊多,陳俊明認為「東南亞球隊,4年前與4年後大幅進步,這是我們被拉開的地方,這次比賽,讓我對緬甸觀眾的熱情留下深刻印象,小朋友沒有球鞋還在水泥地踢球,台灣的基層運動人口需要提升。」
教練團和球員共同打拚
中華隊由去年U19資格賽成員為班底,教練與球員經過長時間的集訓,培養出默契,賽前集訓時間雖短,大家都很清楚這次參賽要做什麼:球員很想進球。
「國內很少防守教練,能夠配合一起長期集訓的更少,這是我們居於劣勢的地方,」陳俊明強調教練團大多不是防守出身,使得中華隊進攻能力增強、防守失誤連連,「台灣有不錯的球員,但是比賽少,進攻有進步、有發揮,每場都有進球,這是值得肯定的,遺憾的是失球也多,比賽光靠進球是沒辦法贏球的,這是往後得檢討改進的。」中華隊沒有防守教練,結果是進9球、失20球。
在資源不如對手下,為了激勵球員,3名教練陳俊明、洪金昌與戴堉哲動用教練團所得的培訓費作為贏球獎金,陳俊明解釋,「這些球員很可愛,他們不是為了錢去贏球,本身就很想贏,教練團也只能運用自己的費用來激勵他們。」中華隊能獲得第4名,教練團的辛苦投入和犧牲奉獻也功不可沒。
球員向心力夠配合度高
「這批球員,向心力夠、配合度高、凝聚力強,」陳俊明談到中華隊的球員,「在沒有什麼支援下,肯為球隊付出,想為台灣足球做些改變,奉獻心力。」
陳俊明認為,「經過這次比賽,可以給他們很多東西,不管是場內或場外,希望回去後不要忘光,要堅持下去,經驗的累積是最好的進步方式,必須要不斷的要求自我成長,技術、觀念各方面,最重要的不要怕訓練,不要想輕鬆的練習。」
「球員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的,首先是積極性,在攻守轉換常處於被動,第二波的攻勢不夠積極,」陳俊明同時強調「球員再不想要提升,沒有未來性,要進步,就得多跟實力好的球隊對抗,畢就現代的足球講的是速度和力量,我們球員身材不差,力量和對抗性卻不足。」
至於教練團方面,陳俊明也表示,「我會在防守上多努力,吸收知識來指導球員。」
贏得對手尊重、球迷肯定
中華隊創下每場都進球的紀錄,連前兩名韓國和緬甸都沒有,5場比賽下來,獲得交戰對手的肯定,贏得當地球迷的喜愛,「緬甸記者問我,為什麼你們對每一隊都能進球,有什麼祕訣?」陳俊明回答:「沒有祕訣,球員就是想進球。」
「在檢討之餘,我也想提出一些建議,台灣足球要提升,球員的基本功得打好,基層教練要下功夫,球員升到國家隊才能有系統的整合;另外一點,各層級的球隊需要防守教練一起參與,攻守必須均衡,不然,無法在國際賽贏球。」